100多年前,河南陕州的古城墙古甘棠和
分享一组河南老照片,分别来自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菲德克·克拉普和美国摄影师沃纳·兰登,拍摄时间在-年间,反映了河南陕州(今三门峡陕州区)、灵宝县和彰德府(今安阳)一百多年前的真实状况。 陕州城墙民国初年的陕州城外景象。陕州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注重陕州城郭的建设。到了唐太宗时期,不但加高了城墙,还在四座城门外修建了瓮城,使城廓更加坚固。 召公祠古甘棠召公祠是为纪念古代清官姬奭而建,位置在陕州古城鼓楼的北面,祠内有正殿、偏殿、甘棠树以及碑碣石刻。召公一生辅佐过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为冢宰)四代君王,一生廉政亲民,传说他曾在图中的甘棠树下为民办公,后人舍不得砍掉此树,便一直保留了下来。这件事情在《诗经·召南·甘棠》有所记载。 前往灵宝的路黄土坡下的黄土大道,道路边种着古老的树木,车马经过,尘土翻滚。当地百姓在黄土坡上挖出简陋的窑洞居住,几名骑着马的护卫正在给马饮水。 黄土隧道图中的黄土洞是当地百姓为了方便通行挖出的一条隧道,很不规整,但免去了爬坡下坡的不便。一名西洋男子站在洞口前好奇地观察着。 荒原石碑灵宝县境内的一处荒凉之地,一名男子正赶着大车行走在黄土沟壑中。在道路边的土丘之上,两座赑屃驮着的石碑高高矗立,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苍凉感受。 彰德街头民国初年的彰德街头,女人们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男人们大多还留着辫子,一名年轻的男子正回头怯生生地望着摄影师的镜头,小孩子们则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地看热闹。 甲骨小贩这些人围着的是一名收购甲骨的贩子。清末时期,当地农民在耕作时挖出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村民们不知道是什么,都拿去卖给药铺当了药引子。 街头男孩彰德街头,一个光头小男孩站在一棵老树下,他的旁边是一架老式的木制绕线机,地上放着很多已经绕好的线轴。 剪辫运动一名彰德男子正准备剪去辫子,从神情上看是发自内心的乐意。很多人认为剪辫子是始于民国,其实早在年便已经开始了,到了年,随着剪辫子的人越来越多,剪辫易夫已蔚然成风。 洗头最初,剪辫子的人主要集中在学界与军界,因为当时的清廷已非常衰弱,已经无力阻止,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图为几名男子正蹲着洗头,做着剪辫子前的准备。 剃发中民国成立之后,绝大部分人都剃掉了辫子,然而依旧有不少顽固的人坚持着这个陋俗。随着周围剪掉辫子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官府的施压,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剪掉的辫子“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从多尔衮年向全国颁布剃发易衣冠令起,这条丑陋的辫子在中国人的脑袋后面整整挂了二百多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2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2022中国城市gdp200强商丘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