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以下为报告全文。

地球已经是一颗有着40多亿年历史的蓝色星球,相较而言,人类仅仅在地球上生活了很短的时间。虽然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间,但是我们未来要更加脚踏实地的生活在这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城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苏州和无锡地区,以及北京市,我们从卫星影像对比中就可以发现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但是在加速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资源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对人居环境有哪些贡献?下面我就从国土层面、城市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建筑层面、室内环境层面和文化艺术共6个层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国土胜境

众所周知,良渚古城遗址在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开始较早,但是很多重大发现在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在年以后,包括三重城墙的大型城址、人工夯筑的祭祀建筑的发现;过了十年不到,年前后又发现了周边大型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量足以证明良渚古城完全不是过去的氏族公社,而是国家的概念,它的影响力、组织能力已经达到了城市文明的程度。从三千四百年上至五千三百年的时期,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兴起,特别是当一些城市、一些地区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的时候,开始举全国之力,甚至求助于国际社会进行拯救。著名的埃及努比亚遗址就是这样,阿斯旺水库通过30多个国家集体行动,把它拯救了出来。这些拯救行动就诞生了一个重要的理念: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有的,而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这个主张很快达成了共识,于是年诞生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我国加入时间较晚,一直到13年以后的年,中国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两年以后的年,中国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包括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和泰山。

当这些遗产进入国际领域,外国参观者纷纷前来,人们才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很多城市开始行动起来,保护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把它们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特别是年平遥、丽江两座小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以后引发了参观和宣传的热潮,更多的城市希望把自己地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申报。于是我们手里就有一个长长的预备名单,多达五六十项,很多城市积极地不断询问什么时候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的压力很大。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会议在中国苏州召开,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但会议通过了一项规定,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文明古国来说很不利——规定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我们资源丰富的国家和比较小的国家待遇是一样的。无疑这个规定是正确的,就是要平衡文化多样性,让能力建设还不足的国家也有机会能把他们的项目申报世界遗产,使他们加入到世界遗产保护的大家庭。我们确实压力很大,因为我们手中有长长的预备名单正在等待申报,我们就不断地跟国际组织沟通。当时文化遗产领域的三巨头,世界遗产中心的主任班德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主席佩塞特,罗马中心的主任布什纳迪,他们一直在做平衡协调的工作。我们不断地跟他们进行阐述,我们是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过程中保护文化遗产,带有抢救性质。

中间的年轻人就是当年的我,表情还是很沉重的、很担忧的,但是我们必须不能浪费每一年的宝贵的机会,每年大约有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每年成功的不足30项,于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努力地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积极地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比如年高句丽王城、王陵贵族墓葬申遗成功,年澳门历史城区,年殷墟,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年福建土楼,年五台山,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嵩岳寺、观星台、少林寺这个区域,年西湖文化景观,年元上都遗址,年哈尼梯田,年居然两项成功,一项是大运河,一项是丝绸之路,为什么能两项呢?就是因为丝绸之路是跨国申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名额,年土司遗址,年花山岩画,年鼓浪屿,年没有成功。

没有一个国家年年都申报,更没有一个国家年年都成功,所以当去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时,中国一跃成为了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但是我认为“最多”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申报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认识,也拯救了很多的文化遗产。比如五台山,申遗的时候我们到现场一看20多处地点全需要整治,特别是山下不可持续的旅游产业,汇集了上千个小门脸,小饭馆,小茶馆,小酒馆,卡拉OK屋,还有洗脚屋,把文物古迹围得水泄不通,怎么能成为世界遗产呢?达成共识以后,所有旅游设施退后十里地建游客服务中心,进行了整治,一年以后深山长谷的意境回来了,不但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且得到长治久安的保护。

再一个例子,比较感人的就是西湖。杭州西湖进入新的世纪提出要申报世界遗产,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西湖是在蓬勃发展的大城市中心广阔的区域申报世界遗产,特别是它的景观特色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三面云山里不能再出现任何伤害西湖文化景观的建筑,做得到吗?过去一些年杭州的地价房价超过了北京、上海,是全国最高的城市之一,谁不想在西湖附近建一个项目,一本万利。但是杭州坚守住了,十年申遗路,今天到杭州去看,无论是漫步苏堤白堤还是荡舟西湖里面都看不到任何一栋侵入到西湖文化景观不协调的建筑——杭州成功了。但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受影响了吗?也没有,在西湖申遗的过程中,杭州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侧气势磅礴地建了新的杭州城。G20的时候,新的杭州城美丽的照片传向了世界各地,人们给予赞美,真正地实现了梁思成先生当年的主张: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相映成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观念。

No.1

第一,过去文物保护的语境下,保护泰山保护的是摩崖石刻,今天保护文化遗产,摩崖石刻和背后的山体是不可分割的,摩崖石刻的内容和泰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于是就把整个泰山申报世界遗产,出现了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从那以后中国很多名山大川,泰山、庐山、青城山、峨眉山、武夷山、五台山、嵩山、黄山,这些名山大川全部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大开阔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

No.2

第二,过去我们文化遗产保护是静态的,比如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今天还要保护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文化遗产。于是这些年历史街区、江南水乡、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人们还居住其中,也进入了名录;还有人们生产其中的比如龙井茶园,海南的盐田,河北的聚馆枣园,也进入了文物保护。

No.3

第三,过去我们保护一座桥、一矗塔、一个古建筑,后来扩大到历史街区,历史城镇,历史城市,今天还有更宏阔的气象,开始大运河的申报,丝绸之路申报。一条隋唐大运河、京唐大运河串联35个城市,一个丝绸之路串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今天我们还在努力地把大运河上的文物古迹进行很好的保护,佛教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蜀古道、万里茶道、中东铁路,在祖国大地上串联起了一条条的文化遗产线路、文化带,整个格局影响了很多城市对于今天城市遗存、城市面貌保护的唤醒。

No.4

第四,过去保护文物保护古代的,后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