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遗址(刘楚才摄)

“这多米古城墙是保留的最完整的,你们看,这些石墩都由红砂岩砌成,最高的有3.58米,厚有50厘米。”2月24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舞水河东岸黄公堤(古城墙)上,85岁张成开老人神采奕奕地向笔者介绍起芷江古城墙遗址情况。

芷江古城墙始建于北宋熙宁初年(公元年),之后多次对此加高加固及修整,并从北至东到南修筑了护城河。最后到乾隆六年(公元年)大修后,城墙规模达到:高10米,厚5米,炮眼七百三十六个,整个城墙上的马道宽3米。东南西北四门各有楼有表。东边还有水东门,上有一座高三层宝塔式八角形的“奎文阁”。在北门外河水汇流处,建石墩石驳,长.5米,高5.4米,厚2米,以杀水势。东南北门外又各有小城。芷江古城墙在当时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高大、最坚实的城墙之一。

历史上,芷江古城墙起到了防御和防洪的作用,特别是西城墙还兼具通商贸易的功能,但由于历经连年的战火及历史变迁,城墙遭受了各种程度的毁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局顾忌城墙遭敌利用,实施了大规模拆除。解放后,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相继又拆除一些城墙设施,现仅在临河的西面、东面及北面残存2-3米城墙基脚。

“芷江县城能留下一部分原始的古城墙,这是芷江人民的万幸,芷江的古城墙非常独特而有价值,在南方城市实属罕见,特别值得加以很好保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朱嘉广对芷江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考察时,高度赞美起芷江的古城墙。

目前,芷江正着手对古城墙进行保护利用,县文物部门积极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它成为芷江重要旅游景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1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