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9217.html

乾州古城,吉首本地人称为乾城。乾城者,前程也。奔乾城,即奔前程。

一个富有历史沉淀和文化气息的古城,既然来了,一定得好好看看。

乾州古城历史悠久,古色古香,风光秀丽,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古城周围群山环绕,景色更是旖旎,山间环境幽静,一条万溶江就这样安静的流淌经过这座古城。也是因为这样,古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天星河贯流其中。古城街道上,古老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满满的展示着历史沉淀,浸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这里的南方长城三门开、胡家塘、九福堂、乾州文庙、观音阁、天心庵、大观园、百工坊、跳岩水坝、古民居群、城楼、风雨桥、乾州街、非遗表演、诗词书稿等,更是乾州悠久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资料显示:乾州古城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先后养育了明正德年间致力家乡教育事业的苗族知识分子吴鹤;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光绪年间,不顾年迈,在家乡募兵到闽、台抗法的陕甘总督杨岳斌;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民国期间,民国陆军次助长傅良佐上将和热心苗区教育、潜心研究苗族问题的苗族学者石启贵;中国当代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等一批民族英才。所以,城内有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翦伯赞寄寓、张天翼寄寓、黄斌臣故居门等古建筑。

湘西古时候,凡是要进京赶考或者要升官发财的人,都必须先去乾城,为什么呢?这首先要从乾州的乾字说起。

自古以来,乾州就是南长城上的与凤凰古城齐名的双子城,十里盆地,二水环洲,三陆横陈,状如乾卦。明朝有一学士在经过此地时,见到两水穿过三个隆起的陆地,很像文王八卦中的三横乾卦,便对村民说,此地是风水宝地,然后给这个村子起名叫乾州。后来的历代王朝都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建立军事要塞,设官建城,成为汉族和苗族的分水岭。几千年来,乾州一直是汉苗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何为乾卦?这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乾卦开篇的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到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厚德载物,是秋收冬藏的过程。乾坤是最完美的,其实就是说既要自强不息,又要厚德载物。

早就在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著作《湘西》中看到这样的描述:“乾州,地方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整齐干净,且出了近三十年来历史上有名姓的人物……”他道出了乾州古城,是个古老神秘、繁荣昌盛地方。

乾城的城内有十里古街,城中有十里河道,城外有十里边墙,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明清时期南长城防卸线上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乾州古城的各个巷子更像一条条龙,有龙头龙尾。所以,乾城也是事业、财运的最有灵气之地。湘西有句老话说:乾州城里走一走,当官发财不用愁。所以,也就有现代人的说法,“游湘西,奔乾城”。所有经过此地的富贵之人,必来乾城。

乾城也是富贵的代名词。自乾州城建立以来,几乎湘西的达官贵人大都住在这里,土匪一般都住在山上,住凤凰的人基本都是平民百姓。而且,乾州古城自古以来就出武将,有从法国人手中收复台湾的清朝名将杨岳斌、有誓死保卫天津大沽炮台的民族英雄罗荣光、有民国时期陆军次长傅良佐、少将高昆麓、抗日独臂英雄石邦藩等。因此,有这样一句话:贵乾城、贫凤凰;武乾城,文凤凰。凤凰,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座女人之城。而乾城,乾是天、是龙,是男人之城。看了湘西的女人,如果不再看湘西的男人,湘西之行就是残缺的,是不完整的。

首先,我们鸟瞰一下乾城古街。乾城古街当从秦汉设夜郎县说起,形成定制亦是从明正德年间乾州营造小石城开始,山区的桐油,茶油,生漆、青麻,记皮、药材土特产品大量外销,乾城地区凭借其水陆两便之优势,很快成为四省边陲的贸易中心和集散地。顺水可下洞庭,抵武汉;踏官道可通巴蜀,达云贵。乾城州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的官吏、守卒、丁役、商贾、小业主、小手工业者,其至传教士与日聚增,纷纷云集于此,修官衙,造府第,设会馆,建店铺,学宫、庙堂遍于城内外。古城建筑号称10街、6弄(巷)、4边及4地方。这些街巷均用青石铺垫而成,顺水而下数华里的长街时分时合,商铺林立。到后来,这座石城发展成为固若金汤的城中之城,“三门开”、“衙门前”、“正街”一区变成了喧嚣的不夜城,是以让人们去回味她昔日的魅力与繁华。

登上那高高的古城极目远眺,看一看脚下的古街道,观一观潺流而过的江水,凭吊一下钟鼓楼和笔架山,大有荡气回肠之感慨。正如“正德石城一里半,康熙土垣两里多”。乾州古城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商店招牌颇具古风。或用梓木里漆匾额,或用楠木茶色条屏,均镶边包角。亦有用各色布帷作酒帘、茶帘的,题字或金色或品绿或朱红,古色古香、甚为雅致。商道与码头直通,沿河街道木质吊脚楼耸立。昔日的乾州古街,极目远眺,满眼尽收挑水屋檐,弧形望板,铺台货柜,酒幡、灯笼。家家店面陈列有致,南北杂货,花纱布匹,陶瓷什锦、琳琅满目。古城商通四海,誉满边陲的鼎沸而繁华的井市之容。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常德会战,乾州城家家户户上前线。结果,一夜间,乾州城里千家白矾,真正意义上的一寸土地一寸血。为了战略的转移,国民党修筑了湘川公路和支线公路,乾州一时间变成了抗日救亡的后方基地,外地机关、学校、银行、富商、巨贾,甚至美资公司、医院也纷纷迁于此地。此时的乾州已正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一曲《万溶江之歌》唱遍大江南北,古城乾州变成了一座不夜之城。对此作家周立波《湘西行》中曾有生动的描绘。日本最后在湘西止步了,年,日本战败投降书就在湘西怀化芷江签订的投降协议。所以,也有人说,乾城也是中国的前程。

我们在城东正街与下河街交汇处,也是我们从古城东门进去在古街道里行走约10分钟时,见到有一家大门前挂着一块牌子“乾州书院”,旁边是“乾州兰苑”。但是,这挂有书院和兰苑牌子的门口,却是电线和分接箱乱拉乱放,显得有些杂乱,门上都是铁将军把门,里面有没有可以看的东西呀?狐疑间,我们放弃了进去细看的打算。前行20米左右,我看到了“杨岳斌故居”的牌子,旁边印有乾州古城旅游导览图。在紧闭的挂有一把铜锁的红漆大门上方,直悬挂着“宫少保弟”府牌,“宫少保第”的牌匾宣告着,这里曾住了一位令国人骄傲的湘西男儿,晚清湘军水师统帅、陕甘总督杨岳斌。大门两边有楹联“北战南征除外患解内忧海晏河清九州靖,朝乾夕惕表义居兴仁里风行草偃万众舒。”旁边的上方还挂有一块小牌子“湘西自治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细看“杨岳斌故居”牌上所写:杨岳斌,曾任福建水师提督、陕甘总督、后部尚书。年从法国人手中收复台湾,被朝廷列入《清史列传》。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可惜大门上锁不能进去参观。

有史料记载,杨岳斌故居是三进一园的屋子,占地面积有多平方米。杨岳斌不在前堂、中堂,也不在他和父母居住的后堂。他矫健的身姿在演武场里飞扬,从小练就一身本事,他才能从法国人手中收复台湾,迫使法国人签定了无条件退出条约,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杨岳斌故居建筑是年(同治七年)在陕甘总督任上告病回乡时所建,有诗为证:“青年提剑走东西,百战余生万念空;今日归来何所有?半船明月半帆风。”

在杨岳斌故居西旁,是一家挂牌“天工居”的旧宅,我在这大门前伫立片刻,两边有楹联“神秘湘西民族风情呈异彩,钟灵古镇大师技艺夺天工。”也是大门上锁。查考资料,这里是湘西非遗传统工艺工作站。可不知为什么今天不开门?

信步向西,在前行的转街处,发现南面是一座桥,这是乾州古城在万溶江上的一座悬索桥辛文桥。于是,我们转道上了悬索桥,我和宝宝在桥上走了几步后,发现桥体能产生了较强的共振,我和宝宝只要稍微用力,桥面就会晃动。站在桥上四望,我们看到万溶江两岸,河水潺潺,杨柳依依,绿草茵茵,花开浪漫,风景秀美。于是,我们沿江向西,一会就到了万溶江边的书院码头。由此前行一段河边石路后再右转向上,就是乾州最为独特的古城城门,被称为“三门开”。这里是最古老的乾州古城墙,被称为湘西古四镇之首,“三门开”独步天下,有年历史。古城墙建在万溶江畔,曾是坚固的青石城防,为明代建造。三门开城,独具匠心,在我国举世无双。

我国古代建造的城门,大部分都是两座城楼和直通相对的两道城门,比如西安城墙、荆州古城等等。而只有乾州古城,有中国古建筑史上举世无双的“三门开”。由古城南大门、通济门和月城(耳城)组成,是一座集交通、防卫、取水、防火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属冷兵器时代重要的兵防设施。三座城楼,开三道城门,中间一座主楼,两边各为一座耳楼,形成一个“品”字形布局,主楼与耳楼高低错落、间距搭配完美协调,成为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

城墙下方江心,就是有名的“跳岩水坝”。我看到,有妇人在跳岩水坝的那一头江水里洗东西。有人说,来到乾城,如果不大着胆子去到万溶江上跳一跳这个“跳岩水坝”,还是难以感受到万溶江与古城相连相通的手足之情。我正要去跳一跳,宝宝拦住了我,说,出门旅游,安全第一,况且也不年轻了,看年轻人跳一跳,也是一种享受呢。

中国几乎所有古县城一样,在20世纪的动荡中失去了城墙。幸运的是,域内目前还残存了一些明清民国老民居,“鹤鸣居”就是其中之一。鹤鸣居为砖木结构,封火墙、门楼、天井、回廊等布局风格显示,这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徽式建筑,大致建成时间为清末民初。虽然保存较完好,但这样一座明显为百年前的生活方式建造的宅子,在人手一部移动智能终端的今天,早已远离了“有用”的初衷。

从鹤鸣居转道,就是远近闻名的乾城古钱庄。钱庄位于北门巷40号,是古城最早的一家钱庄,一栋四开间,马蹄墙式砖木结构,三进两院,面积约平米,堂屋至今遗存着铸银的模印,建筑保存十分完整,且无任何损毁与腐蚀现象。

古城内,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称的胡家塘,是池塘水源之地。环塘而居的人家,明清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粉墙黛瓦、飞檐翘脊、别具一格。在蛙跳蝉鸣的夏天,满塘的荷花竞相绽放,塘边漫步,惬意闲适。

信步来到罗荣光故居,见有人进去,遂跟随进府一观。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时年67岁高龄的罗荣光,已升为新疆提督,大可一走了之去新疆赴任。可这位血性的湘西汉子,却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当这样的呐喊从罗荣光故居发出,惨痛悲壮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罗荣光生活简朴,“见有奢糜者,辄面斥之”,“位渐显,服食俭约,若老兵然”。罗荣光故居这座两井三进的砖木结构小屋,再也等不到主人归来,再也没有人关门时撞击招财又避邪的铜钱门挡,没有人在第一进的店铺里迎来送往,没有人把顶戴花翎放在洗脸架的八字胡帽架上,没有人安卧三滴水床入眠……

乾州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十一年(—年),乾隆六十年(年)湘黔苗民起义爆发,文庙焚于兵燹,唯崇圣祠留存,年重建,后又三次年相继扩建和修葺。致文庙楼阁日臻完善,气势恢宏,十分壮观。一座绝无仅有庙学合一的孔圣之庙,傲然屹立于万溶江畔,堪称湘西建筑群体之最。建筑呈塔式、竭山、硬山三种形式,全部砖木结构,四周环以青砖院墙,是古城的乾州古城墙、贞节牌坊、文庙学宫三大古建筑之一。

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非常注重文化修养。孔子的教育精神深入民心,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圣人孔子主要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建设,认为人只有做好了“人”,才有资格去做其他的事,才能做好其他的事,对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孔子,便四处设立了文庙。而乾州古城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曾经是孔子传扬教育踏足过的地方。

除了沉甸甸的古城遗风,有“北有松花江,南有万溶江”美誉的万溶江风光更添古城风韵。漫步在古巷,跳岩、万溶江边,城楼城墙,会深深地被一种超然的宁静所触动。这“一城”,值得寻味。

乾州古城是四周城墙,自建立以来,就经历很多次的战争,都没有攻破。比如石达开率部,攻打不下,最后只能绕道走了。川军十万大军曾攻打乾城,也是久攻不下,统帅熊克武惊叹道:碗口大的地方,怎么就打不下呢?所以乾州城也被称为攻不破的城市。

当然,在历史上乾州城还是被攻破过一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乾隆嘉庆年间的苗民起义。苗族首领吴八月为了反对朝廷对苗民的镇压,攻进乾城,占领了一年六个月。而镇压这次苗民起义的人,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尔康(福安康)。他英勇善战,福安康一生打了很多仗,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起义、击退蒙古郭尔碦入侵等战斗,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但是没有想到,年,福安康和和珅的弟弟和琳却战死在乾城。这并不是正史所载,也只是相传,只是因为福安康打败吴八月后,却不知去向。传言是他看上了绝美的苗族姑娘,两人一见倾心,而苗族和别的民族在当时是不能通婚的,何况福安康是满族人,而且,乾隆皇帝也是不会答应的。于是,他们私奔了。这是典型的不爱江山爱美人啊!后来和琳久找不到福安康,只能给朝廷禀报福安康战死了。不过,自从乾嘉苗民起义被满清打败后,清代就开始了中衰,国势日走下坡路,终于成为西方列强吞噬的对象。也有人说,就是因为乾城被攻破后,坏了大清的风水,坏了大清的龙脉。

乾城的这些典故,不论从正面,还是从侧面,都能印证乾城人的个性和生活态度。乾城的人,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看上去很淡定,说起话来有平有仄,四平八稳。乾城人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活着,是一个过程。那么,进而广之,湘西,湖南,乃至楚天人物,何尝也不是这样呢?

游完湘西,奔走乾城,明天,我们也要好好的奔前程了。看了湘西的男人,再去看看湘西的女人吧。下一站,凤凰古城。

作者简介:

汪纯一,笔名泓湖、远山。武汉人,中共党员,曾为武汉市体制内干部,后下海闯荡,现已退休赋闲,游历四海。曾被聘任儿童家庭教育教授,援西贵州时为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共贵州省黔南州委特约通讯员、贵州省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黔南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现旅居湖南益阳沅江。爱好游历,以写游记为主,偶作散文、歌词、诗词、楹联、辞赋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anbaoz.com/ahgc/7855.html